- 科研动态
- Research Dynamics
有小伙伴在后台问编辑小朋友“为什么鸽了这周的推送?!”
……我们没鸽
我们只是陷入了奇怪的知识海洋里,难以自拔……
”
这个系列原本是在讲什么?
这题我会!
没错,微针思密达!
”
△ 智能聚合新趋势!高分子微针经皮给药的设计策略及应用场景
但今天文章的专业度是本杨浦全智贤没想到的,当别的变美博主囫囵太极“通过超微针头,在表皮打开无数微小通道”地介绍“微针导入”时,本贤已经能用“皮肤力学”精准教学了!一下成了超级正规军,怪不好意思。
该怎么把皮肤力学、插入力和插入速度、穿透长度(APE)和阵列插入效率(FPL)、MN基体附近的应力分布、MN完全穿透或扩散特性这一串小知识装进正在看文的你的小脑瓜呢?
我们先硬着头皮进入主题!
本期推文是微针系列第四篇,将继续探讨影响微针(MN)制备的因素并提供更多优化设计方案。
要实现有效和安全的微针(MN)插入,需要了解皮肤和微针力学,以及影响插入和穿透机制的因素。
图1. 影响MN设计、制造和插入皮肤过程的因素示意图
学者们围绕皮肤力学的基本原理、皮肤和微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FEA)的最新进展以及人工机械皮肤模型(AMSM)的应用开展多维度研究,探讨降低MN插入力和提高插入效率的方法。
皮肤是一种非均匀的、与应变率相关的材料,具有弹性、非线性各向异性和粘弹性。皮肤的力学行为可通过抽吸、压痕、单轴拉伸/压缩试验、双轴试验、扭转等测试来测量其线性或粘弹性参数。
体内实验可以提供自然状态下皮肤的力学数据,包括形态效应,但单个皮肤层的性能难以分析;体外分析能够单独测试各皮肤层的特征,并且可以使用包括导致皮肤衰竭在内的密集负荷条件进行测试。
通过建立各类数学和物理模型,可以估测皮肤的泊松比(ν)和弹性模量(E)以确定其粘弹性。
尽管了解了皮肤的力学特性并建立模型,现有的因素仍不能形成影响皮肤性能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皮肤整体弹性模量会在4.5 kPa-4 MPa,角质层弹性模量在0.6-1000 MPa,泊松比(ν)在0.3-0.5内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除了与皮肤本身有关,还与皮肤部位、年龄、湿度、物种变化(如人类皮肤与猪皮)、后处理(如紫外线照射)、种族、性别、测试类型和应变率相关。皮肤状态也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紫外线剂量、饮食、污染、过敏性皮炎和痤疮),增加了皮肤机制的复杂性。因此,仍需考虑这些因素对整体皮肤力学的影响:
皮肤厚度不同,男性皮肤的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都要高于女性;
年龄增长,皮肤的弹性和延展性降低,弹性模量增加了约30%,同时褶皱程度也有所增加。
为避免MN失效,需观察MN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行为,包括轴向、横向和剪切力实验。进一步地,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了解MN的机械强度与尖端、长度、密度、间距、壁厚、材料选择和前后加工工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MN的结构完整性。
此外,实体实验中关键参数如皮肤力学性能、MN插入力、穿透效率(PE)等的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差,需引入模拟计算,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和人工皮肤模型(AMSM)可探究MN基体附近的应力分布,也可预测MN完全穿透或扩散特性,包括接触相互作用、皮肤破裂和侵蚀。
图4. 关于微针的有限元分析
当前,业界正追求研究廉价、一次性的微针贴片,用于无痛、无创、潜在的自我给药、疫苗或药物输送,以及医疗诊断生物液体采样。微针贴片的研发从最初的设计到制造以至最终应用,都需要以皮肤和微针的结构及微观力学详细理论为基础。
对于MN的最终性能,长度、宽度和几何形状是关键因素,而材料强度、尖端锥形角和微针阵列密度则不那么重要;
对于插入力,针尖直径、MN阵列密度和插入速度等因素对插入力的降低有显著影响;
对于拇指力插入和机械给药器插入,插入力和插入速度对部分穿透长度(APE)和阵列插入效率(FPL)有显著影响,插入时间、MN长度和去除角质层相对不显著。
对MN的设计优化,更好地理解MNs的微观力学和插入机制,以理论促进转化,才能有效加速MN的发展和大规模生产。
下期微针系列,我们将聚焦微针在美容领域的研究进展,解析其制备、性能及应用,欢迎关注创化科技服务#材料轻Talk!
【参考文献】
[1] 文章中关于皮肤力学的基本原理、皮肤和微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的最新进展以及人工机械皮肤模型的应用,参考南昆士兰大学机械和电气工程学院的研究者们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的文章Microneedle Arrays for Drug Delivery and Diagnostics: Toward an Optimized Design, Reliable Insertion, and Penetration,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i.202101856